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北馬 > 槟岛

大旗鼓

文 文 文

以“一指神功”闻名天下 76岁的他 仍在耍大旗

(槟城7日讯)他的“一指神功”闻名世界,就连时任旅游部长丹斯里黄燕燕也曾经抓着他的食指不停研究,直问“你的手指是不是装了铁?”,让他觉得又骄傲又好笑。

来自槟城公会的王亿善(76岁)参与耍大旗已有50多年,他拥有一项独门功夫,就是以食指来顶起重达10公斤的大旗,而这项功夫也让他闻名世界,每次到国外表演时,都会让观众惊奇讚叹。

王亿善指出,学习一指神功并不是简单的事,不只是手指要有力度,还必须“动用”到脚力、腰力及肩膀的力量,才可以将大旗顶上去。

“除了手臂要有力量外,腰部的力量也很重要。”

王亿善分享他在耍大旗时的“甜酸苦辣”,直言参与大旗鼓表演让他很有成就感。
尽管已经70多岁,王亿善仍可以展示“一指神功”举大旗。

他接受《中国报》专访时,回忆起在1970年代开始流行耍大旗时,当时20多岁的他也对有浓烈的兴起,开始参与耍大旗。

他说,耍大旗有很多花样,可以将大旗顶在额头、肩膀、嘴巴,或是从后方将大旗踢上来,然后再顶起大旗。

“但那时候我想要与众不同,因此决定开始练习用手指顶起大旗。”

他说,一开始肯定是无法顶起来,所以他每天都会在家用手指顶起沙包来练习,从3公斤的沙包开始,到5公斤沙包,慢慢增加沙包的重量。

直到在1998年槟州国庆庆典上,王亿善才首次成功用手指顶起

王亿善(右起)与妻子林秀珍,一起阅读剪报,回忆起当年首次以“一指神功”举起大旗的情况。
在1998年槟州国庆的庆典上,王亿善成功展示“一指神功”,还被刊登在报章封面,他收集有关剪报至今。

受伤是家常便饭

耍大旗已有50年经验的王亿善,在练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面对各种伤,瘀青流血已是“家常便饭”,最严重的情况是嵴椎的椎体移位。

他说,那时是在香港进行表演赛,他在接同伴踢来的大旗时,一时犹豫而没有看准时机,导致大旗碰到头部,伤到嵴椎。

“当大旗碰到头的一刹那,就像是一股电流从头传送到脚,手也麻痺。”

王亿善以笔来作为替代,展示耍大旗的技巧。

当时他忍着疼痛,等回国后才到医院去检查,当时医生告嵴椎已经移位,需要动手术,并给他1星期的时间去考虑。

“当时我去到商场,就去试坐按摩椅,觉得情况有比较好,尝试了大约10天后,决定购买按摩椅回家,坐了1个月后觉得好很多了,就决定不开刀了,至今也没有任何不适。”

缘份的奥妙

王亿善在退休前是任职德士司机,他所载过的1名中国乘客,竟然可以在中国再次相遇,让他直呼不可思议。

他说,他曾载过1名从北京前来出差的中国人,在车上聊天时,他曾告知对方即将在1星期后前往中国表演,过程中双方也没有留下任何联络号码。

“但我在中国北京表演时,突然有人指着我,跟领队说我是1名德士司机,原来之前我载过的那个人,是当天观看演出的1名重量级嘉宾,他竟然还认得我!”

这场跨国的缘分,让他觉得不可思议之馀,也很惊喜。

耍大旗的照片被制作成明信片,让王亿善很惊喜。

走入校园

槟州公会主席黄天发指出,王亿善加入该公会至少已有30年,也是唯一拥有“一指神功”的表演者。

他说,学习“一指神功”并不是简单的事,但他们也很鼓励及栽培更多人学习这门“功夫”,以及其他耍大旗的技巧。

“我们有计划要走入校园,希望可以将列为学校的课外活动。”

他说,每支队伍需要有15人,因为除了耍大旗之外,还必须要有人“看前顾后”,确保不会对其他人造成危险。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大旗鼓

相关文章

槟大旗鼓代表将出席 柔古庙游神 交流互动

“牙可掉 文化不可失传” 曹观友感激保存大旗鼓文化

提前3小时抵达槟机场 黄汉伟:以免错失航班

大旗鼓源自槟 宝珠社1883年曾举办

15和16日很热闹 爵士乐大旗鼓邀你赏

杨顺兴:有必要改变 探讨参展机制及活动

cny-button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