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4日讯)抗日时期以艺术救国的水墨画大师翁占秋的事迹在沉寂80年後,在展开研究及资料搜集后,《烽火艺情:记爱国爱民抗日画家翁占秋的艺术情怀》学术新著终於面世,首发1000本。
槟城水墨画协会永久名誉顾问骆锦地说,水墨画大师翁占秋在17岁时,被民国政府送往法国修读法律,在法国的10年间获翁父资助在法国艺术大学进修艺术,他也曾接待过徐悲鸿,二人关系亦师亦友。
“他於1927年被调回国,不久便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中国抗日期间,翁占秋到马来亚丶新加坡售卖书画,一幅画售200多块,许多人更愿意花钱买房子,但他并未放弃,成功筹获100万大圆,并将所得全数捐赠救国。”

“翁先生筹赈行为在东南亚地区引轰动,在槟城也留下足迹包括,据说曾在锺灵中学及中华总商会演讲等。”
他今午在上述新著推介礼上,这麽说。
他讲述,翁先生於1945年逝世,享年45岁,由於当时正逢战争,其创作及精神未获得当时媒体的宣传。
他指出,书中详细记录有关翁占秋的事迹,而这些资料是由其家属丶当时当地的新闻报导提供,因此具备真实性,这些珍贵的资料被当时日本侵华侵马淹没,终在80年後能够重新面世。
会上,骆锦地也展出其收藏的十几幅翁先生画作,让与会者们共同欣赏。
另,上述书籍售价为每本100令吉,有意购买者可联系该会会长罗贵龙(0124682888)。
出席者包括,书籍作家梅德顺丶执行顾问翁丁健丶拿督蔡贵荣等人。

和平时代也能造英雄
槟城州立法议会议长拿督斯里刘子健说,虽然像翁占秋般的时代英雄大多是在悲情的大环境下被塑造,但其实和平时代也能造英雄。
他举例,现在艺术家积极将大马艺术带出国际交流丶使大马艺术多元化并提升国内艺术水平得到提升丶通过画展进行公益活动丶将艺术带到学校传承发掘艺术人才等行为与责任,并不亚於悲情时代下爱国爱民的举动。
他也说,翁先生最初先是接触法律政治,後来再接触艺术,或许他也是名被艺术“埋没”的政治家。
他续言,民国时期许多大事发生,也有许多伟大的画家出现,但仍能秉持爱国爱民无私奉献的人也不多,而抗战期间基本上是筹款往中国输送的时代,翁先生能在这种环境下仍能筹获100万大圆是难以想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