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北馬 > 威省

平安村的故事

文 文 文

今日北马头条 | “家,在平安村” 纪录片 盼唤回游子归乡心

(北海24日讯)那里有个家,叫作“平安村”。

槟城威北有个村庄,1936年开芭至今已有89年,它就是“平安村”,村庄如同其名,安静且低调,村民有务农丶养猪丶棺材厂丶木工业丶家私作坊等等,逾400户村民,一起在这小村庄和谐生活。

《家在平安村》纪录片开拍,摄制团队访问了地方社团庙宇负责人口述历史。

随着村庄开发,在50年代,马华学校落成,成为村里孩子们接受教育和汲取知识的起点。

随着教育方针变化及人口外流,马华学校近年来学生逐年减少,目前只有282人,因此是时候让大家知道平安村的存在。

《家在平安村》纪录片内容也涵盖威北平安村马华学校的历史。

学校董事长杨志鸿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为将村子的历史记载下来,并同时为筹募学校维修基金,因此号召逾20名村民,拍摄《家在平安村》纪录片,让大家可以见证该村历史和学校的发展。

“这部纪录片由校友兼土生土长的黄文彬导演亲自操刀,访问对象包括地方上6大乡团人士丶马华学校建校元老丶老校友丶地方传统行业丶家族养猪业者等。”

杨志鸿。

他补充,原本该村前辈们提议他编写该村传记,让更多人了解该村历史,但他工作繁忙,加上若是编写成书,阅读者不甚广大。

机缘之下,他寻得友人黄文彬,决定拍摄纪录片,并从多方人物口述地方记忆和历史,让大家更认识平安村。

他说,这部纪录片自去年中策划,8月份开始拍摄,约历时半年完成,耗资约4万令吉,希望这部纪录片可以成为该村人珍贵的历史影视,也希望可以在海外放映,让平安村的名字,可以发扬光大。

他也说,导演黄文彬也说过,未来不排除带领村民一起拍摄平安村故事题材的电影,如果允许,他会全力带动。

筹拍过程虽辛苦 成就满满

杨志鸿坦言,毕竟是为家乡记录历史,导演和制作团队在拍摄过程中,所面对的压力在於要全方面确保无误。

“受访的村民基本上都是凭记忆口述历史,要记录仔细。”

杨志鸿(左起)丶黄文彬等人,筹拍《家在平安村》纪录片,过程非常辛苦,但获得热心人士支持。

“我们面对的挑战,就是许多访问对象已是80至90岁的乐龄者,一些人因记忆力衰退,对往事记忆已模糊。”

他说,纪录片的内容是导演策划,他本身负责安排村民丶拍摄时间等等。

这部纪录片长约45分钟,董事部也希望这部纪录片可以让外流的学生回流。

“我们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记录平安村的历史,也是我们今年一大突破,首先本村的人口一直外流,第二希望藉此机会宣传本村,把本地学生留住。”

《家在平安村》纪录片 观影票三周内售罄

杨志鸿说,《家在平安村》的纪录片首映礼,在3月1日开始售票,短短3周内,90座的票全售罄,且是本村人自动自发全力支持,这令他们充满感动。

“通过这个纪录片,我们筹获超过20万令吉,这笔钱将用来维修校舍。”

他说,该纪录片届时於3月29日(星期六),晚上7时30分在马华学校礼堂举行首映礼,当中也通过设宴筹款的方式,让村民丶热心人士等等,一起见证历史和为华教出一份力。

“我们也曾担心这个计划不被接受,但非常感恩的是,它得到许多人的热心支持。”

青年与乐龄碰撞 跨过时代更迭的鸿沟

威北马华学校2025年2月迎来全槟最年轻的校长郑长安(35岁),与全槟最年轻的学校董事长杨志鸿(37岁)联手打造新校园。

郑长安。

询及两人对年龄问题是否觉得是个挑战;郑长安认同,年纪轻轻会被质疑是否有经验掌校,但凡事尽力而为,只能用行动来证明一切。

他说,槟州的校长也逐渐年轻化,州内90所学校,其中30多间学校校长,年均40多岁。

杨志鸿说,回忆4年前开始担任董事长时,确实不少挑战,如前辈对自己年龄的质疑。

他坦言自己一开始也信心不足,用了一周去适应及做功课(阅读20年的会议记录)丶并独立主持会议。

“整个过程并不容易,对於年轻与乐龄的思维,这并不是一个冲突,而是时代转换过程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迈入现代化教学

威北平安村马华学校校长郑长安透露,今年该校最大的目标是推行科学丶技术丶工程与数学(STEM),因为这所学校关于这方面的教学仍不强。

“因此,关于STEM州丶国赛事,我们都还未涉足,但会朝这方面努力。”

他说,来临的4月,该校会办教导编程(Coding)的课程,让学生掌握数码与科技。

他对于该校的印象非常好,尤其董事部和三机构致力配合下,学校一直进步,除了少数设施有点旧,但该有的设备非常齐全。

杨志鸿说,将来会考虑让学校老师去培训,让他们自我提升,掌握多一门学问等,都有利於华教发展。

安静的村庄 有零碎民生问题待解决

与许多小村子一样,平安村也有自己的民生问题,虽然不算大问题,可是却很多。

杨志鸿说,在新冠疫情期间,他长住村内,也在前村长王浚滨带领下,於2020年5月2日成立“平安村抗疫小组”,帮忙消毒丶分发防疫品丶呼叫救护车等。

威北平安村每周三都有夜市,但没有规划,摩哆可以随意出入,有发生孩童被摩哆碰伤事故。

他说,该村有很多小民生问题,如该村多年没有正规巴刹,小贩只能在在路边摆摊;没有公共厕所丶也没休闲公园。

“小贩摆档地点包括在马华学校门口,导致上课时段时堵塞,也有顾客把车随意停在路旁,造成阻碍。”

威北平安村缺乏正规巴刹,小贩随意在路旁摆起摊格,路过停泊的顾客的轿车总会阻碍交通。

同时,他说,该村的公共交通也是问题,过去唯一的破旧巴士站,如今也已有巴士停靠,村民只能到大路口,才能搭乘公巴。

“这里的大型垃圾桶垃没有妥善处理,村民把垃圾丢在垃圾桶周围,甚至扔在沟渠里,而且这里露天焚烧垃圾情况严重,尤其是工业垃圾,常会闻到难闻的臭味。”

威北平安村经常发生焚烧工业垃圾事件,导致村民经常闻到塑料味,远处的火堆冒出的烟雾,散发着难闻的塑料味。

他也说,村里每逢周三有夜市,也欠缺规划,档口排列凌乱,摩哆驶入摊格区随意停放,经常有小孩闪避不及被碰到。

供电也是当地居民的困扰之一,村子每个月会断电几天,每次断电时长2小时至4小时。

“我们希望这里的民生问题可以获得改善。”

垃圾乱丢是威北平安村经常面对的问题,虽然清洁工友经常有来打扫,但部分村民总会把垃圾丢在沟渠里。
一些垃圾甚至不在垃圾桶,反而被丢在垃圾桶外。

报导、摄影:黄意婷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