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20日讯)台湾知名作家吴若权深入浅出,把5000字的《金刚经》透过生活故事,让槟城民众共沾法喜。
吴若权透露,他为了照顾患癌母亲考取美国的重量训练教练执照,在这个过程,他体悟到了《金刚经》的内涵,明白到“人只有能重重举起,才有办法轻轻的放下。”
他说,许多人在面对痛苦或失败寻求帮助时,常常都劝说“放下吧”,但是“放下”知易行难。
“每一件事情都是我们要去承担,当你能够承担失败丶痛苦时,你就能放下了。人之所以不能放下,就是因为他们不愿承担痛苦和失败。”

他打趣说,健身房里的肌肉男吃力的举起,但都是重重的放下,这样的动作反而造成运动伤害。
他昨晚在慧音社主讲“《金刚经》的日常生活实践”与宣传其新书《舍得自己》时,这么说。
《中国报》也是此活动的指定媒体。
他也引用美国气球实验故事,诠释无我的精神。在该实验中,50名参与者必须在50粒写着名字的气球中,找到自己名字的气球,结果很少人成功完成。
“后来实验换了方式,参与者变成在找自己气球时,也拿别人名字的气球去寻找对方,结果大家很快就拿到属于自己的气球了。”
他指出,《金刚经》一直要众生忘却自己,不要一直认为自己很有功劳;也不要执着于“我”,佛陀所说的“我”,只是暂时性。
讲座会上也售卖《舍得自己》,作为筹募马佛青会所经费之一。
出席者有马佛青总会会务顾问梁国兴丶槟州联委会主席陈祖林丶活动筹委会主席刘峻宾丶马佛青会所建委会主席戴礼良。
吴若权捐1000
吴若权分享《金刚经》也助马佛青一臂之力,捐1000令吉认购10张由马佛青会所建委会发售的福田券,让马佛青可以早日圆梦。
吴若权指出,“施比受有福”这句话是不正确,应该是“施与受皆有福”,因为“舍“与”得”是双向奔赴,而不是卑微的丶单向的给予而已。
他解释,“你施的东西对方不一定接受,比如父母以为的爱,但是孩子却认为是压力。”
“对方接受你的‘给予’,是值得感激;但如果对方拒绝也是有理由。所以人要舍其所得,也要舍其所不得,就《金刚经》所言: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不要把自己利益看得太重
吴若权说,修行要回到日常生活中实践,无论是“舍”还是“得”,都不该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
他说,“舍”的英文是”give”丶“得”是”get”,两者加上“for”,就分别成了“forgive”(原谅)和“forget”(忘记)了。
“舍下利益丶忘记你给予过什么,也就自在了。”
“《金刚经》里面就谈到人生终极目的管理,就是帮众生度脱烦恼。你帮众生也是做你自己该做的,而不是带有任何目的帮人。”
他指出,每个人做自己该做的事,一起成就美好功德。当你为别人着想后,就不要把贡献都放在自己身上,否则这就没有了《金刚经》精神了。


马佛青计划建会所
陈祖林指出,马佛青计划兴建一座3层楼高的佛青会所,作为未来佛教青年的学习中心丶共修平台丶活动基地,以及服务社会的温暖据点。
“希望正如《舍得自己》一书中所提倡的,愿我们都能学会放下执着,舍得当下,成就未来。我们在这里舍出一点时间丶一点心力丶一些资源,是为了让更多的青年学佛有处所丶社会弘法有道场丶佛法薪火得以延续。”
他说,马佛青的梦想,需要民众共同完成。初步估算,会所建设经费约400万令吉。

刘峻宾:要学舍得过度执着
刘峻宾指出,“舍得”不为别的,就为了提醒自己:有时候,最该舍的,不是物质,不是成就,而是那个“总是为难自己的心”。
他说,“舍得”这两个字,从来不只是“舍了才能得”的功利逻辑,而是放过自己丶善待自己的一种慈悲智慧。
“我们要学会舍得过度的执着, 舍得那些否定自己的声音, 甚至,舍得日复一日内耗的心。”
他也透露,吴若权的着作《正面的解读;逆向的思考》,那是《甘露与净瓶的对话》的重新增订版,内容皆来自圣严法师的开导。
“吴若权的笔记,人生的108堂智慧课,每一课都像是在帮我‘开窍’,让我重新看见,原来我们可以不必完美,也可以选择温柔地活。”
